春季是多种传染病高发时期,水痘与手足口病作为影响儿童及青少年健康的常见传染性疾病,近期引发了家长们的广泛关注。根据疾控部门最新发布的健康指引,针对这两种疾病的临床特征、传播规律及防控措施进行了详细解读,旨在提升公众的防护意识,共同构建健康屏障。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发的急性传染病。初次感染通常表现为水痘症状,而当人体免疫力降低时,潜伏在神经节中的病毒可能会再次活跃,导致带状疱疹的发生。

根据最新健康建议,水痘患者从感染到发病大约需要10至21天的时间。在此期间,感染者可能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头痛和乏力等。所有未接种疫苗或未曾感染过水痘的人群都可能成为易感者。该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例如咳嗽或打喷嚏)扩散,同时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水疱液或被污染的物品而传播。

家长们普遍关心儿童感染水痘后的症状表现。疾控专家指出,水痘皮疹的特点包括:首先出现在头部和躯干部位,并逐渐向四肢蔓延;皮疹从红色斑点迅速发展为丘疹,随后形成水疱,最终结痂;夜间瘙痒感尤为明显,需特别注意防止抓挠引发继发感染。

在预防与护理方面,专家建议:儿童应按时接种两剂次的水痘疫苗(通常首剂在12-18月龄,第二剂在4-6岁);患者需进行居家隔离直至所有皮疹完全结痂,并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如果出现持续高热、皮疹化脓或意识模糊等症状,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帮助。特别是孕妇、新生儿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在感染后应及时接受抗病毒治疗。

手足口病同样是春夏季的常见传染病之一。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手足口病流行呈现新的特点:尽管整体发病率较高,但重症病例的比例已显著下降。与2009至2019年相比,2024年的重症比例降低了97%以上,并呈现出"双峰"模式,第一个高峰出现在5-7月,第二个高峰则在10-11月。

手足口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其典型症状包括手部、足部和口腔部位的皮疹。初期表现为发热,随后可能出现口腔黏膜疹及手足部位的红疹或水疱,部分患儿也可能在臀部或四肢出现皮疹。大多数病例的症状较轻,但极少数可能发展为病毒性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专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预防手足口病:避免接触已患病儿童,不与之拥抱、分享玩具或共用餐具;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特别是饭前便后要用正确的方法洗手;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对居住环境和公共空间要经常开窗通风,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同时要注意营养均衡,适当锻炼以增强体质。接种相关疫苗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专家强调,水痘与手足口病都是可以通过科学预防和及时治疗来控制的疾病。家长和社会各界需共同努力,提高防护意识,采取有效措施,为儿童健康成长筑起免疫防线,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