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发展新趋势:从数字化到数智化转型
2024年中国金融业数字化转型:进展与挑战
2024年,中国金融机构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力。从国有大行到股份制银行,从城市商业银行到农村金融机构,各行都在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数字金融发展道路。
科技投入持续加大
在科技创新投入方面,各大金融机构表现亮眼。建设银行2024年末算力规模达到507.72PFlops,同比增长9.58%,其中图形处理器(GPU)等新型算力占比超23.39%。交通银行搭建以国产GPU服务器为主的千卡异构算力集群,构建千亿级金融大模型算法矩阵。
在核心系统升级方面,邮储银行全面推进全栈国产化的云原生平台建设,完成了新一代公司业务核心系统与信用卡核心系统的全面升级,处理效率较旧系统提升10倍以上。中信银行科技投入超百亿元,投产国内大中型银行首个自主分布式核心系统。
数字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在算力和云计算领域,工商银行、浙商银行等机构均在2024年成立了或更名组建"数据管理部",增强统筹规划能力。浦发银行完成了核心系统分布式重构建设,在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建设新数据中心。
人才储备方面,各大金融机构普遍加大了对大模型和AI技术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引进力度。浙商银行特别成立金融科技研究院,开展大模型、数字人等新技术研究应用。
组织架构与文化变革
在组织架构创新方面,交通银行将数字化新交行建设作为战略推进的重要突破口,并整合原有管理机构为数字金融委员会。工商银行等机构也在2024年完成相关组织架构调整。
专家建议指出,在推动数字金融发展过程中,大型金融机构要注重建立开放包容的组织文化,加强跨部门协同和总分行联动,持续优化组织架构和文化环境。
中小金融机构差异化发展
部分区域性银行和农商行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仍面临挑战。董希淼建议,中小机构应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制定差异化的战略路径,在核心技术研发上寻求突破,避免同质化竞争。
专家强调,未来金融机构的竞争核心将集中在核心技术水平上,必须重视底层技术研发创新环境的营造,确保技术发展后劲。
展望未来,中国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将继续深化。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组织架构和人才储备,金融机构将在数字金融领域形成更强的核心竞争力,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