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崇川:高质量发展交出亮眼答卷
一座百年钟楼静静矗立在南通市崇川区大生纱厂旧址,诉说着实业报国的故事。
作为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崇川区承载着"江海门户"的重任。这个位于南通市中心的区域,正以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创新精神,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书写新的篇章。
时空在这里被重新定义:清晨7点,沪通城际列车载着双城白领跨越长江天堑;正午12点,上海金融城的写字楼里享用着崇川特产;深夜时分,两地企业的物流货车仍在路上奔驰。这种无缝连接的生活图景,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
与上海的合作已成为崇川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双方在科创、产业、人才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建立了多个创新平台和产业基地。特别是在集成电路先进封装领域,崇川已经占据全球10%的市场份额。
交通优势更是得天独厚:每天近50趟高铁和城际列车往返沪通两地,20余班巴士直抵上海核心区域。这种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让"同城效应"在长三角区域内不断放大。
产业创新是崇川最亮眼的名片。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数量位居全省前列,高新技术企业超过8000家,其中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超过20%。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都已形成百亿级规模。
金融支持同样给力:国有投资基金总规模超过200亿元,重点投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国际知名机构和区域总部型金融机构的加盟,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金融服务。
物流体系更是优势凸显:构建起覆盖全国的高效配送网络,运输成本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都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崇川将继续发挥"江海门户"的独特优势,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承担更大责任。即将举办的高质量发展联盟大会,将吸引上海黄浦、苏州姑苏等万亿城市中心城区共同探讨发展机遇,携手描绘更美好的发展蓝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