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推进河湖生态价值转化
近日,全省河湖效益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枣庄市举行。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实地考察了枣庄翼云湖、岩马湖等多个河湖治理项目,并参观位于山亭区的生态产品交易市场,深入探讨了如何进一步推动河湖长制工作向纵深发展。
山东拥有丰富的水系资源。近年来,通过深化实施河湖长制,全省水域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在此基础上,如何将优质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我省创新性地推进河湖效益建设,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构建了河湖效益评价体系,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个维度设置了32项具体指标。各地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多种成功模式:有的重点发展农产品产业,有的致力于促进滨水产业发展,还有的实现了多产业融合,有效提升了河湖生态的经济价值。
目前,全省已建成65个效益河湖示范项目。在这些项目的带动下,沿岸区域新建了226处滨水公园和484个亲水平台,吸引了510个项目落户,惠及周边群众超过630万人。
推进河湖效益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今年,我省将依托现有河湖长制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机制,优化生态价值评价标准,积极探索新的实践路径。同时,充分调动市场力量,创新"河湖生态资产权益抵押+项目贷"等金融模式,支持企业利用未来收益作为贷款依据,形成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