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科技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已成为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的关键因素。

普惠金融的本质是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和成本,使更多人群能够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的深度融合,催生了新型的数字普惠金融模式,显著拓展了传统普惠金融的服务范围。

金融机构通过数字化转型,可以有效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数字化不仅降低了获客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还能增强风险管理能力,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体验。从长远来看,将数字化转型纳入战略规划并持续推进,是金融机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多家上市银行的年报展示了科技在普惠金融中的广泛应用。例如,建设银行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打造了"建行惠懂你"平台,有效提升了普惠金融服务能力。截至2024年末,该平台在获客引流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浙商银行则通过全面推进数字化和场景化转型,在普惠金融领域实现了高质量发展。该行创新推出综合性数字化产品服务,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支持力度,体现了科技赋能金融的实践价值。

AI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普惠金融带来了新的可能。常熟银行秉持"科技让普惠更有温度"的理念,深耕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等领域的研究,构建了完整的AI创新体系,并在普惠金融服务中取得了积极进展。

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是金融机构的重要使命。通过建立协调工作机制,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服务难的问题。

农业银行通过"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深入基层了解企业需求,截至2024年末已为大量小微企业提供授信支持。北京银行则建立了多层次对接机制,全面摸排企业融资需求,上线智能化服务平台,切实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金融监管总局普惠司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完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工作机制,推动信息共享和精准对接,保持贷款投放力度,优化业务结构,更好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