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疆开展了一个全新的棉花科技创新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科技手段提升棉花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预计总投资将超过一千万元人民币。

我国食用植物油年消费量已突破四千五百万吨大关,其中大豆油对外依赖程度过高,这一现状亟需改变。与此同时,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饲用蛋白的需求缺口也在不断扩大。作为我国棉花生产的核心区域,新疆贡献了全国九成以上的棉花产量,棉籽产业的潜在价值超过三百亿元人民币。

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的一位负责人指出,棉籽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占比接近80%,其蛋白质营养价值高于常见谷物,具备替代豆粕的巨大潜力。这一科研项目的核心目标是充分挖掘和利用棉籽中蕴含的油脂和蛋白资源,通过技术创新改良现有品种,最终培育出兼具高油、高蛋白特性的棉花新品系。

此项目由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牵头,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新疆农业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以及新疆国欣种业有限公司共同实施。项目的研发团队主要以优秀的青年科研人员为核心力量。

根据规划,该项目将在三年内整合运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高效遗传转化等前沿技术,构建从种质资源创新到品种培育再到种子推广的完整产业链条。目标是通过技术创新显著提升棉籽中的油脂和蛋白质含量,并解析相关基因的调控网络机制,最终选育出具有高产优质特性的棉花新品种。

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付广表示,这一项目的实施将为新疆打造国家级棉籽油料生产基地奠定基础。在推进技术创新的同时,项目团队也将注重保持棉花产量和纤维质量的稳定,确保科研成果能够真正转化为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