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用歌声为新疆孩子演绎古诗
在新疆特克斯县高级中学的录播教室里,一场特别的云端教研活动正在进行。该县40余名语文教师通过网络平台齐聚一堂,与南京市江宁区的高中语文教师展开教学交流。这场由副校长赵泓博主导组织的活动,不仅架起了一座两地教育互通的桥梁,更为边疆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赵泓博的故事始于2023年8月。这位来自南京的优秀教师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报名参加教育援疆项目,远赴特克斯县高级中学担任副校长并兼任语文教学工作。谈起这一选择,他眼神坚定:"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能够为边疆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既是责任,更是荣幸。"
初到学校,赵泓博便感受到了新疆学子的热情与纯真。开学第一天,当他和学生一起搬运教材时,一名叫杨仕杰的学生主动提出要分担重量。这个意外的举动让赵泓博深受感动:"这些孩子对知识如此渴望,更坚定了我要为他们做更多事的决心。"
在特克斯县高级中学,赵泓博始终以创新者的姿态推进教育教学工作。他积极推动区域教育协作,在他的努力下,学校与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通过"云端教研"、教师互访等方式,两地教育资源实现了深度共享。
针对新疆学生的特点,赵泓博将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创新性地推出了"古诗今唱"教学法。这种方法将古典诗词与音乐元素相融合,既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又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古诗的意境之美。
在一次课堂上,赵泓博现场演示了《长恨歌》的吟唱版本,这一新颖的教学方式赢得了学生们的热烈掌声。"这样的学习方式太有趣了!"高一学生麦甫图娜·阿补扎依尔兴奋地说,"不仅记住了诗歌内容,还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作为副校长,赵泓博始终秉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援疆工作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家国情怀。在他的带动下,学校德育活动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赵泓博常说:"西部地区的发展需要更多有志之士投身其中。"在他看来,边疆不仅是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更是一片实现教育理想的热土。在这里,他找到了人生的价值,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