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消费,长期战略
当前经济运行中总需求不足的问题,关键在于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失衡。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主动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逐步降低投资比重,提升最终消费水平,推动经济增长模式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需求驱动。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地,也是社会再生产的起点和终点。经过二十多年的高强度投资,我国已经建立了强大的生产能力。然而,在内需增长相对滞后的背景下,不得不依赖出口来消化过剩的供给能力。面对当前经济形势,调整国内消费与投资结构,降低投资率、提高消费率,不仅是适应国内经济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也是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有效策略。
当前需求不足的问题,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长期高投资低消费导致的最终需求缺口;二是近十年货币供应量增速放缓,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因此,实施提振消费的政策,不能仅仅作为短期应对措施,而应该是一项需要持续坚持的战略。
从历史数据来看,在1981年至2000年的前二十年间,我国最终消费率平均达到62.7%,投资率为36.4%,二者比例保持在合理水平。但从2001年至2023年的后二十三年中,投资率攀升至年均42.7%,较前二十年高出6.3个百分点,而最终消费率降至年均54.0%,比前二十年下降了8.7个百分点。其中,2010年和2011年更是出现了投资率达到历史峰值的特殊现象。
尽管在2010年至2020年的十年间,我们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但从整体来看,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的问题依然存在。这种结构性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将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