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引领工程教育创新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校长柴立元在该校智慧教室内主持了"工程素养与工程实践"通识课程的首讲。
为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机制改革,着力提升工程硕士和博士生的工程素养及实践能力,天津大学自本学期起正式开设面向工程硕博研究生的全新通识课程——"工程素养与工程实践"。
该课程共计32学时,由来自机械、材料与化工等多个学科领域的10余位教授,以及工程领域专家、企业总工程师和青年骨干教师共同组成教学团队。这一跨学科、跨院系的专兼职结合模式,为课程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教学安排上,课程分为理论与实践两个模块。其中,10学时的理论部分涵盖工程认知与思维应用、创新与伦理等主题;22学时的实践环节则通过项目设计、案例分析、企业考察等多种形式开展。
"我们的课程设计强调问题导向,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索的学习模式。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到最终形成项目成果的全过程培养,实现从知识认知到实践应用再到素养提升的递进式成长。"天津大学副校长李斌表示。
据悉,该课程将在2025年春季学期首先向167名工程硕博专项研究生开放,并计划于同年秋季学期面向全体工程硕博士生推广,力争打造成为该校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中的又一标杆性课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