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伟伟教授与清华大学南策文院士团队共同研发出一种新型介电储能材料。该材料的能量密度显著优于现有商用产品,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科学》上。

作为一种新型储能技术,介电储能材料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李伟伟教授指出,该材料特别适用于对能量密度要求较高的场景。

当前市场上的商用介电储能材料在性能上存在明显短板,主要体现在功率和能量密度难以兼顾。针对这一技术瓶颈,研究团队历时三年多,创新性地设计出一种树枝状纳米复合结构。

实验数据显示,新型材料展现出卓越的性能表现。其储能单元直径仅为30微米,在极端温度环境下仍能稳定工作,充放电循环寿命高达100亿次。

与传统材料相比,该新型介电储能材料的能量密度实现了质的飞跃。据测试,在相同体积下,其能量密度可达每立方厘米215.8焦耳,而现有产品仅为每立方厘米1.2至5焦耳。

未来,研究团队计划进一步扩大材料尺寸,推进产业化进程。这一突破为高性能储能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方向。

(注:图片为新型介电储能材料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