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团队近日宣布,成功研发出两款新型陆地长绒棉品种——源棉GP-01和源棉GP-02。这一重要成果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新疆长绒棉产业的产量低、机械化采摘难及适应性差等难题。

据首席科学家李雪源介绍,这两个新品种是团队历经近十年时间培育而成。研发过程以纺织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最终筛选出综合性能优异的新品种。

在关键指标方面,源棉GP-01和GP-02展现出显著优势:亩产籽棉稳定突破500公斤,较传统海岛型长绒棉增产明显。单铃重达到6克,远超普通品种的3克水平;衣分率达到38%-39%,比传统品种提升约5个百分点。

此外,新品种还实现了大规模机械化采摘,并具备广泛的适应性,种植区域不再局限于特定环境。这些特性使其能够满足现代化农业生产需求,同时契合纺织企业的原料标准。

在座谈会上,李雪源强调了新疆长绒棉产业的重要性。她表示,这一特色资源对保障我国高端原棉供应安全、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但长期以来,品种限制一直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来自溢达集团的技术专家也给予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这两个新品种不仅品质优秀,而且实现了机械化采摘,显著降低了种植成本。对于纺织企业来说,这意味着既能保证原料质量,又能降低采购成本。

目前,双方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未来两年内,计划在种植技术优化和纺织应用方面展开深入合作,探索更多市场应用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