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80所高校开设储能本科专业
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调节工具,新型储能技术在新能源开发利用和电网稳定运行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它能够实现电力的灵活调节,有效应对电网波动。
当前,我国新型储能产业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到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与"十三五"末相比增长了近20倍,较2023年更是实现了超过130%的增长。
新型储能项目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经济转型升级。自"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相关领域投资已突破2000亿元,带动了一系列产业群发展。同时,这一领域具有技术密集、产业链长的特点,涵盖多个关键环节。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同时,也催生了许多创新企业,并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教育领域也在积极响应储能产业发展需求。目前已有80余所高校开设了储能相关本科专业,7个国家级储能产教融合平台成功建设。通过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我国已培养出一批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领军人才,为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政策层面持续加码支持。今年发布的《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优化人才培养机制。鼓励企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推动建设高水平产业学院和工程师培养基地。通过构建高端人才培养网络,促进人才资源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实现教育资源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