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田抗洪能力 增加粮食产量
春日田间,取土抬田的繁忙场景。
春风吹拂下,乐平市众埠镇尚濂咀村的田野上一派繁忙景象。4月12日,经过精心施工的272亩农田顺利通过验收,标志着国家重点水利工程——乐平水利枢纽的库区防护和抬田工程正式进入春耕阶段。截至目前,施工方已累计向当地交付957亩高标准农田,有效解决了“建水库必淹田”的难题。
科学防护与高效利用相结合
长期以来,乐安河流域频发的洪水灾害严重威胁着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尽管近年来部分堤防得到了除险加固,但整体防洪体系仍显薄弱,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针对这一问题,总投资42.61亿元的乐平水利枢纽工程应运而生。其中,抬田工程作为核心配套项目,投入资金达10亿元。该工程通过科学手段抬升农田高程,既抵御洪涝灾害,又确保耕地零损耗。
“传统的水库建设往往导致土地淹没,而我们创新性地采用‘填土长高’的方式解决了这一难题。”江西省虎山水利工程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飞介绍。工程采用了“库堤结合”的模式,构建了29个独立防洪保护圈,总长达60公里的防洪体系为5.68万居民和623万平方米房屋提供了可靠的防洪保障。
创新驱动耕地资源优化
“听说要把田垫高,我一开始觉得难以置信。”当地村民张建国回忆起工程启动时的情景。如今,这项技术不仅让农田免受洪水威胁,还显著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
据介绍,抬田工程采用了标准化设计和施工,将田块按30亩/单元划分,并在地下铺设隐形排水网络——陶瓷透水管。这种设计使农机作业效率提升40%,同时大幅降低了渍害风险。
更为重要的是,这项工程还有效治理了3702亩重金属超标农田,使这些土地重获生机,达到了优质耕地标准。
生态与经济的双重效益
站在尚濂咀村高处俯瞰,新农田的肌理清晰可见。这种科学设计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力,也为当地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路径。
“抬田不是简单的垫高,而是再造一个生态系统。”潘飞表示,“我们在设计中预留了观光步道接口。”目前,相关单位正与文旅企业洽谈合作,计划打造“春赏油菜、秋收稻画”的农旅综合体。
随着13285亩抬田计划的逐步实施,一条兼顾粮食安全、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发展新路正在形成。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