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海港区城子峪村,张鹤珊老人又开始了他一天的长城巡护工作。

70岁的张鹤珊提着一把镰刀,走出家门。春日的山间还带着几分寒意,他却早已习以为常。沿着崎岖的山路向上,两旁不时传来野鸡的叫声,为这片寂静的山谷增添了几分生机。

张鹤珊负责守护的这段长城全长6公里,跨越石河两岸。作为一名资深的长城保护员,他熟悉这里的每一处角落。47年的坚守让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长城活地图",也让他对这段古老城墙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说到与长城结缘,还要追溯到那个改变命运的早晨。当时年轻的张鹤珊意外发现一座古碑被游客损毁,内心受到震动的他萌生了守护长城的想法。从那以后,他就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坚守。

巡护工作并不轻松。为了保护这段"野长城",张鹤珊不仅每天巡查,还记录下大量珍贵资料。他的手机相册里装满了长城四季变换的美景:春日繁花、夏日绿荫、秋日红叶、冬日白雪,每一帧都诉说着长城的永恒魅力。

近年来,随着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推进,这段偏僻的野长城成为了备受游客青睐的目的地。看着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张鹤珊既欣慰又自豪。他利用业余时间制作短视频,在网络平台分享长城故事,让更多人足不出户就能感受长城的魅力。

在守护长城的过程中,张鹤珊也收获了意外的惊喜。他的文字功底深厚,撰写的百万字日记和札记为研究长城文化留下了宝贵资料。他还出版了《长城民间传说》等书籍,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

看着家乡因旅游业发展而逐渐富裕起来,张鹤珊倍感欣慰。"现在乡亲们都很理解和支持我的工作。"他笑着说。山间回荡着他的歌声,那是对妻子的思念,也是对这份事业的热爱。

站在长城之上远眺,这位古稀老人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守住长城,就是守住了我们的根。"他说,只要还能走动一天,就会继续守护这片承载着文明记忆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