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重庆市荣昌区盘龙镇客家文化博物馆外,国网永川供电公司荣隆供电所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电力设施安装与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他们不仅完成了装表接电等基础任务,还对检修祠堂线路、整理表后线等细节进行了处理,同时向参观者普及安全用电知识。

荣昌的客家文化深深融入了当地的日常生活。梅州卤水技艺与本地食材相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荣昌卤鹅",以其肉质紧实、卤香浓郁的特点成为重庆非遗美食;传统的"麻布神歌"仍在夏布工坊中传唱,织工们用歌声协调织机的节奏,展现了劳动的美好。在客家新村的龙形廊亭下,老人们用客家方言讲述着先祖迁徙的故事,孩子们则在一旁的牌坊前嬉戏玩耍,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文化画卷。

电力员工为客家博物馆接入电源。

电力员工为客家博物馆接入电源。

电力员工为客家博物馆夏布制作室检修照明设备。

电力员工为客家博物馆夏布制作室检修照明设备。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瑰宝,荣昌近年来系统性地推进了非遗保护工作:一方面修缮肖家祠堂等历史建筑,并复刻三进式客家院落;另一方面建设了客家文化广场与移民主题展馆,通过展示族谱、农具等文物,生动再现先民的迁徙历程。新启用的客家文化博物馆更是借助数字化手段还原移民路线,并陈列了包括夏布织机、客家服饰在内的千余件藏品,成为巴蜀文化与客家文明交流的重要窗口。

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基础设施的支持同样不可或缺。在建设客家文化博物馆时,国网永川供电公司特别制定了供电方案,采用防潮防漏电等工艺确保文物库房的安全性。针对祠堂这类木质老建筑,电力员工还加装了电气火灾监测装置,并更换老化线路,让这些百年古厝焕发新生。

"博物馆的灯光布展需要稳定的电压供应,而祠堂的祭祀活动用电相对集中,我们必须将潜在的安全隐患提前排除。"荣隆供电所负责人表示,他们还对周边200多户客家人进行了表后线改造,并发放安全用电手册,力求在保护文化的同时,提升民生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