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通州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了《北京城市副中心"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细则》,旨在推动中小企业实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发展。该细则明确指出,符合条件的企业可获得最高300万元的资金支持。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本细则适用于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及为这些企业提供服务的公共服务机构。对于符合认定条件的项目实施主体,将给予直接奖励、配套资金和补助等支持,并根据项目周期分年度安排资金。

细则中明确提出构建梯度培育体系,鼓励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具体而言,对获得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的企业,一次性支持最高20万元;对于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荣誉称号的企业,则给予最高80万元的一次性支持。晋级企业仅享受差额部分的支持,而对于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则给予最高100万元的一次性支持。

细则还重点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承担国家和北京市的重点科研任务,特别是参与"卡脖子"技术攻关项目。对于成功揭榜工信部创新任务的企业,将获得不超过50万元的一次性支持;而对于成功揭榜北京市创新任务的企业,则给予不超过30万元的支持。

在推动企业国际化发展方面,细则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加强外贸进出口规范化管理,并提升信用等级。通过"AEO认证"(经认证的经营者)的专精特新企业将获得最高15万元的一次性支持。

此外,细则还特别提到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通过北京"专精特新"专板拓宽融资渠道。对于在京挂牌并成功融资的企业,给予最高5万元的一次性支持。

在创新创业方面,细则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参与"创客北京"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进入市级决赛的专精特新企业可获得最高5万元的支持;而对于获得市级决赛名次并有奖金支持的企业,则按市级奖金的50%给予额外支持,最高可达20万元。

细则还强调了对公共服务载体建设的支持。对于获得市级称号的服务平台、示范基地和特色园区等运营主体,将按照市级资金的50%予以支持,最高支持1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实施细则遵循"从优不重复"的原则。同一企业年度内只能选择一个支持类别进行申报,且单个主体年度支持总额不超过300万元。这一规定确保了政策资源能够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通过这些措施,通州区旨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培育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企业,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