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个'千亿县'何以超越部分省会城市?"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规模幻觉"到创新引领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城乡融合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一些县域通过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其中昆山与江阴更是突破了5000亿元GDP,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标杆。
一、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在追求经济发展过程中,县域经济必须避免陷入"规模幻觉"误区。一些地方政府过分关注GDP总量增长,而忽视了质量和效益。实际上,只有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发展理念,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制定发展战略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这需要根据县域实际情况,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特别是在当前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新兴产业成为必然选择。
二、典型发展模式分析
昆山凭借其外向型经济模式实现了快速发展。作为江苏省的进出口大户,昆山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中获得了发展先机。这种发展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吸引外资和技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江阴则走出了一条依靠本土民营企业发展的道路。该市聚集了大量本土优质企业,这些企业在自主创新和市场适应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本土民企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就业和经济增长,也为县域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发展模式的启示与借鉴
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虽然能够快速提升经济总量,但也面临着较大的外部风险。国际经济波动、贸易政策变化等因素都会对县域经济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坚持开放的同时,必须增强风险防控意识。
本土民企发展模式的优势在于其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模式能够充分调动本地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但也要注意解决好资金短缺、技术瓶颈等制约因素。
四、未来发展的思考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县域经济需要以更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强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合作。同时,要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创新生态系统,为中小微企业成长提供良好环境。
通过产业升级、区域协同和创新驱动,县域经济正在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活力。这些"小县域"正在撬动经济发展"大循环",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本文约5000字,主要观点来自左宗鑫所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一书)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