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如何通过重复动作突破人类极限
训练场内,每个采集师每天需要重复同一动作超过500次。一个场景的数据量收集,往往需要单人作业长达200天之久。
“人形机器人究竟能在哪些领域为人服务、发挥价值,目前仍没有明确的答案。”
繁忙的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位于北京首钢园内,落成仅一个多月便迎来了络绎不绝的访客。4月2日下午四点至五点的一个小时里,就有五拨参观考察团陆续到访。此前,该中心还接待了多所高校的学生团队参观学习。
这个训练中心由石景山区政府与睿擎(北京)机器人有限公司合作运营。政府方面提供场地、资金及应用场景支持,企业则负责设备采购、人员配置及技术支持。目前已有100个机器人在此接受"训练",其中80台正在通过水瓶、积木等物品练习抓取、放置等基础动作。另有20台机器人在真实生活场景试验场中进行叠放毛巾、浇灌植物、理疗按摩和清理沙发等复杂行为的数据采集。
参观者跃跃欲试,争相佩戴操控设备"指挥"机器人完成动作。有体验者发现,机器人在叠放毛巾时显得颇为笨拙,毛巾常从指缝间滑落。技术人员解释称,这与教幼儿园小朋友写字的过程类似,需要大量的人工辅助和数据学习。目前的数据量还远远不够,"灵巧手"的技能提升仍需更多时间积累。
千里之外的上海张江,坐落着全国唯一的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该中心的具身智能训练场比北京场地早三个月启用。半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待开发的工地,导航都无法准确定位。
目前,来自不同品牌的100多台机器人在此"服役",高矮胖瘦型号各异。每个机器人身边都有一位年轻的操作员,他们日复一日重复着相同动作。
这个训练场环境安静,操作人员很少交谈。每人每天的工作就是将一个动作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