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上的春耕新画卷

暖风轻拂,柳树抽芽。在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黑龙江省,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各地的春耕工作正自南向北如火如荼地展开。先进的农业技术与现代化农机装备的应用,为这片黑土地带来了新的活力。

在绥化市北林区新华乡的玉米高产示范园区内,一台播种机正在田间作业。随着机器前进,一排黑色软管被铺设到地垄中。站在地头的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李连文介绍:"这片土地平均亩产约为2000斤,今年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后,预计产量将提升40%以上。"

在园区一角的小屋里,水泵和配肥设备已经安装完毕。黑龙江秋慧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刘冰冰表示,公司通过流转土地进行示范种植,将新型农业技术应用于生产中,并为周边农户提供参考。"这些设备通过主管道与地下的黑色软管相连,能够实现精准灌溉施肥。"

李连文详细计算了一笔账:采用水肥一体化模式,第一年每亩需要一次性投入约300元。按照当前玉米市场价格计算,首年的增产收益即可覆盖投入成本。从第二年开始,每年只需更换地下的软管,每亩的维护成本降至100元左右。

在大豆种植方面,北大荒集团建设农场有限公司通过两年的实践,解决了喷施根瘤菌剂过程中喷头堵塞的问题。这一技术的应用使大豆产量连续两年实现增长。

据权威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600.3亿斤,创下历史新高,继续保持全国领先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