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改革分阶段推进,三年内完成整体工作
< P > 公募基金改革按下加速键 < / P >
< P > 近期,中国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画了未来三年的改革蓝图。这份文件提出了25项具体改革措施,旨在通过深化行业改革,引导机构从规模导向转向收益导向,推动公募基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 P > 改革的核心目标是优化行业发展模式,强化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机制。监管部门将按照"成熟一项推出一项"的原则,分阶段推进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地实施,预计整个改革工作将在未来三年内完成。
< P > 在具体举措方面,监管部门正在加紧完善相关规则体系。一方面,将尽快出台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监管指引,并同步建立业绩比较基准库;另一方面,将优化绩效考核机制,强化业绩比较基准在基金公司考核评价中的运用,确保考核结果能够真实反映产品表现。
< P > 行业机构也将迎来深刻变革。基金管理公司将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都将围绕投资收益展开。博时基金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陈显顺指出,为基金产品设定清晰的业绩比较基准,有助于强化管理人的责任意识,推动长期价值投资理念的落地。
< P > 在收费模式方面,监管部门将推动优化浮动管理费率设计,引导基金管理人更加注重长期投资回报。这一改革举措将改变以往单纯依赖规模收费的商业模式,促使机构更关注为客户创造实际收益。
< P > 为确保改革平稳推进,监管部门将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区分轻重缓急,稳妥有序实施各项措施。同时,监管部门也将加强政策协同,推动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改革方案有效落地。
< P > 此轮改革不仅关系到公募基金行业的长远发展,更将对整个资产管理市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通过优化行业发展生态,强化专业能力建设,中国公募基金行业有望迎来更加规范和高质量的发展新时期。< / P >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