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别电波:杭州最后一封电报背后的时光记忆 在武林路的中国电信营业厅里,一台BD055型电报机静静矗立,仿佛一位沉默的老者,见证着杭州电报业务即将谢幕的最后时刻。这台机器服役数十年,曾是这座城市与外界沟通的重要纽带,而现在它将被封存,成为历史的见证。 电报员们的故事最能诠释这份难舍的情感。曹迪斐从没发过一封电报,却因为工作关系与这项业务结缘多年。他回忆起自己第一次见到电报机时的场景:密密麻麻的按键,此起彼伏的电流声,还有那种独特的"滴答"节奏。这些声音和画面构成了他对电报最深刻的记忆。 在互联网时代,电报早已不是必需品。但依然有人在坚持。76岁的王大卫专程带着外孙来体验发电报,只为让孩子感受这份古老通讯方式的魅力。他说:"现在的孩子们只知道微信、短信,不知道以前的人是怎么传递信息的。" 杭州"火腿族"的故事则展现了电报文化的生命力。这群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每月相聚,在电磁波的世界里交流。胡欣作为群主,每个周末都会去营业厅帮大家代发电报。他说:"这不仅仅是为了发电报,更是为了传承一种精神。" 虽然杭州的电报业务即将关停,但电波不会消失。像胡欣这样的"火腿族"依然会通过无线电波保持联系。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项古老通讯技术的生命力。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电报或许已不再实用,但它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与情感。当最后一封电报从杭州发出时,我们不仅在告别一种通讯方式,更在向一段珍贵的历史道别。但只要有人还在坚持,电波就永远不会消逝。正如胡欣社交媒体的签名所言:"愿我们在电波的另一端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