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打造首个校园古建筑博物馆
近日,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与省实验中学合作建设的"古建筑校园博物馆"正式落成。该馆占地面积达300平方米,为中学生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的创新平台。
在教学楼内,应县木塔、佛光寺等山西标志性古建筑的微缩模型与走廊环境融为一体。这些按比例缩小的复制品上标注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例如"1982年修复时发现的矿物颜料层"等细节。中学生们每天路过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最吸引人的是"文物保护设备体验区"。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中学生使用三维扫描仪为校园内的仿古凉亭建立数字档案。这种科技与传统结合的学习方式让许多学生感到新奇,一位高一学生感叹:"原来给古建筑'拍CT'比解物理题还要讲究角度!"
"飞檐斗栱土木华章"展区通过榫卯结构拆解模型让学生直观了解古代建筑的力学原理;"科技赋能古韵新生"区则展示了玉皇庙二十八星宿的互动装置,挥手即可触发动态投影,生动呈现唐代壁画中的建筑智慧。
在"塑韵华彩 壁绘千年"展区,AR技术被用来对比彩塑修复前后的变化。3D打印的菩萨像残件让学生可以亲手拼接不同年代的修复部件,直观理解"修旧如旧"的文化遗产保护原则。
山西省古建院院长指出,这个项目突破了传统文物教育的局限性。当孩子们发现三维扫描仪能精确复刻古建筑细节,3D打印技术能让残损彩塑焕发新生,他们就会意识到文化保护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更与现代科技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在活动期间,省古建院专家还为师生们作了专题讲座,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山西古建筑的独特价值。一位学生分享道:"原来保护文物不用等到将来,现在就能用手机拍纪录片、用代码建模型!"
通过这种创新的教育方式,中学生们不仅近距离接触了传统文化,更深刻体会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趣味性。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为千年文明注入了青春活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