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医疗服务,让西宁市民尽享健康福祉 家庭医生服务为群众带来便利 在西宁市,一项创新性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正在改变着居民的就医方式。通过组建专业的家庭医生团队,西宁市开创了"3+1+N"的服务模式,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真正实现了医疗服务的普惠性。 这项始于2016年的改革举措,在短短几年间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4年底,全市常住居民签约人数达到182.08万人,签约率达到73.42%,重点人群签约率更是高达94.92%。这些数字背后,是千千万万家庭生活方式的改变。 在湟中区共和镇,高血压患者宋永和老人的故事就是一个缩影。通过与家庭医生梁晓雯签订服务协议,他的血压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活质量显著提升。这样的成功案例每天都在上演,家庭医生们不仅提供专业诊疗,还给予饮食建议和健康管理指导。 服务模式创新 提升医疗可及性 西宁市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采用"3+1+N"模式:由一名全科医生、一名社区护士和一名公共卫生医师组成基本团队,一位临床药师作为固定成员,再根据需求配置其他医务人员。这种结构确保了服务的专业性和连续性。 在湟源县巴燕镇卫生院,医生们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让患者足不出户就能获得专业诊疗。这种便捷的服务模式不仅提升了医疗可及性,更增强了群众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信任感。 优质资源下沉 实现精准服务 西宁市建立了"1+1+1"签约服务机制:即每个家庭医生团队都要有上级医院专家参与,确保基层医疗服务水平。通过二级以上医院医生的加入,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 在城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自青海省人民医院的心血管病专家定期坐诊,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医疗服务。这种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做法,有效缓解了大医院人满为患的问题。 改革成效显著 全省示范推广 西宁市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改革成果斐然,多项指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截至2024年底,全市重点人群履约率达到96.56%,高出全省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 这项改革不仅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还推动了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青海省卫健委专门印发通知,在全省推广西宁市的经验做法,要求各地借鉴学习。 展望未来,西宁市将继续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计划到2025年实现签约服务覆盖率80%以上的目标,并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这篇文章保留了原文的核心信息和数据,通过新的表达方式呈现,避免使用新闻报道的常用词汇。文章结构清晰,段落分明,语言简洁明了,突出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西宁市在这一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效。文章着重讲述了具体案例,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这项政策的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