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脸识别技术逐渐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手机解锁、社区门禁、车站安检……一张面孔就能完成身份验证,这种便捷方式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然而,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人脸信息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作为个人生物特征数据,面部信息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更改性,一旦泄露可能造成难以估量的危害:账户被盗、隐私被侵犯、甚至引发更严重的社会问题。

如何在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时保护好个人信息?专家建议,在非必要场景尽量避免人脸验证方式,特别是在金融支付等高风险领域,可以选择更为稳妥的身份认证手段。公众还应提高警惕,谨慎授权 apps 或公共场所的人脸识别请求。

法律对人脸信息的采集和使用有严格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都必须获得明确授权才能收集面部数据;宾馆、商场等场所未经同意禁止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这些法律规定为个人信息筑起了一道保护墙。

如果发现人脸信息被非法使用,公众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一方面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方停止违法行为并赔偿损失;另一方面要注意保存相关证据,包括合同、通信记录、应用截图等,并及时报警。

专家提醒,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强化保护意识:避免过度暴露面部照片和影像资料,慎重选择社交媒体分享内容,定期更换账户密码。这些简单的防护措施,能有效降低人脸信息泄露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