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修订发布了《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规定自2025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所谓"采用国际标准",是指将国际标准的内容等同或部分修改后转化为我国的国家标准。这种做法有助于提升国内标准体系与国际接轨的程度。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相关负责人指出,近年来,国际社会对中国采用国际标准工作的关注度显著提升。随着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和国际标准领域的新变化,国际标准化组织对成员国采用国际标准的要求也日趋严格。作为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多个重要国际组织的成员,我国需要不断适应新的国际形势要求,加强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的对接,充分履行国际义务,展现中国的大国责任。

此次修订主要在五个方面进行了完善:一是明确了可以采用的国际标准范围及其适用主体;二是建立了全过程跟踪机制,确保标准贯彻执行到位;三是对国家标准制定周期作出明确规定,要求采标项目从计划下达到报送报批材料的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2个月;四是强化了版权政策要求,明确采标标准文本公开时必须遵守我国法律法规和国际标准组织的版权规定;五是优化了监督纠错机制,确保标准应用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新修订的《办法》还特别强调要为生产企业、经营者、使用者、消费者及相关社会组织开展参与国家标准制定和实施工作创造良好条件。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积极参与采标国家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对推动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常常会在合同中约定产品或服务质量标准,而国际标准往往成为评估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重要依据。在产品设计阶段,企业需要参考相关标准确定设计规范和原材料等要求;在生产完成后,也需要按照试验方法标准进行质量检验。

对于中国这样处于发展中的国家而言,特别是广大中小微企业来说,采用国际标准相比自主研发标准更具经济性和实效性。通过采标国家标准,可以快速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技术水平提升,从而迅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