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创新灌溉技术在过去的一年中实现了显著的节水效果。这项由北京和河北两地合作研发的技术,已在超过千万亩的土地上得到推广应用。

在鹿泉农业节水试验示范基地,工作人员通过手机操作电子水阀,启动微喷带系统为400亩小麦田灌溉。这种精准的喷灌方式不仅节水节肥,还大幅降低了劳动力需求。

河北省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半干旱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指出,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该技术使基地的小麦玉米周年亩产接近1.5吨,实现了28%的节水、15%的节肥以及12.3%的增产。

这一项目的核心成果"主粮作物水肥精准高效集约化生产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荣获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该技术由京冀两地科研团队联合攻关,历时十余年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

华北地区长期面临水资源短缺的挑战,75%的地下水被用于农业灌溉,过度开采导致全国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形成。为缓解这一问题,压减农业用水已成为当务之急。

这项技术的研发始于2009年。最初引入的微喷带技术主要用于蔬菜种植,在推广到大田作物时遇到了灌溉效果不佳的问题。研发团队通过调整铺设间距并优化设备性能,最终解决了这一难题。

在多位专家的合作下,这项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微喷带单侧铺设长度提升至100米以上,并配套研发了水肥精准高效集约化生产关键装备与技术。

权威专家组评估认为,该项目整体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近三年来,该技术在河北及周边地区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015万亩,增产粮食189.8万吨,并实现年节水超1亿立方米。

作为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最突出的区域之一,黄淮海平原也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专家期待这项节水技术能在该地区得到更广泛应用,为农业绿色发展开辟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