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过后,天气渐暖但变化无常,时而阴雨绵绵,时而阳光明媚。这种气候特点容易导致人体湿气过重,精神状态不佳,同时也为疾病的发生提供了可乘之机。

春季养生的关键在于顺应自然规律,调理身体以适应气候变化。中医专家建议,此时应注重调节情绪、健脾祛湿,并注意保暖防护,以打好一年的健康基础。

首先,需警惕肝脏问题的出现。春季是肝气活跃的时节,若长期处于抑郁或焦虑状态,容易导致肝气郁结。这不仅会引起情绪低落、胸闷不适等症状,还可能影响消化功能和内分泌系统,部分女性会出现月经不调等问题。

其次,要注意脾胃健康。清明前后雨水增多,湿邪容易侵袭人体。特别是那些久坐少动、饮食不节的人群,更容易出现痰湿内盛的情况。表现为腹胀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

此外,春季也是护阳的关键时期。此时人体的阳气逐渐向外发散,若不注意保暖,容易受风寒侵袭而感冒。常见症状包括鼻塞流涕、怕冷发热等。

那么,如何科学养生呢?可以从饮食和运动两个方面入手:

在饮食调理上,应以清淡甘润为主,避免过多酸味和辛辣油腻食物。建议多吃具有柔肝养肺作用的食物,如荠菜、菠菜、山药等。同时可适量食用赤小豆、茯苓、薏苡仁等药食同源的食材,帮助健脾祛湿。

在运动方面,可以选择户外活动来增强体质。踏青散步不仅能够呼吸新鲜空气,还能促进心肺功能。此外,荡秋千也是一种不错的锻炼方式,它能改善腰部血液循环,对腰椎健康有好处,并且对神经、循环和呼吸系统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