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慧生活的浪潮中,我们见证了诸多便利场景的诞生。从餐厅结账时智能平台自动计算餐费,到手机支付后发票自动传输至手机;从电梯里与机器人一同下行,到下单后几分钟内就有智能汽车停靠路边——这些科技感十足的生活画面,如今已悄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圆满召开。这场盛会聚焦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以及数字经济的未来图景,吸引了众多行业精英和专家学者深入探讨。

在峰会现场,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王其鑫从AI技术发展的角度进行了分享。他指出,AI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弱AI、强AI和通用人工智能三个阶段。当前,大模型的蓬勃发展标志着我们正处于迈向强AI的关键时期。同时,"具身智能"这一前沿概念也引发了广泛关注。这种结合身体感知与环境交互的技术,在医疗、服务、工业和自动驾驶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王其鑫认为,AI技术的应用将遵循循序渐进的路径:首先在工业领域落地生根,继而拓展到商业场景,最终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会上,多位行业领袖共同探讨了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话题。他们强调,在保持技术创新的同时,也要注重应用场景的落地和商业化进程的推进。

峰会现场展示了丰富的创新成果和技术应用案例,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体验。

在关注技术发展的同时,安全问题同样备受重视。与会专家指出,AI的发展面临着小数据安全风险、系统安全隐患以及过度依赖某些技术和平台等问题。针对这些挑战,需要创新安全理念,建立专属安全空间;强化权限管理,确保关键岗位的安全性;加强内容安全管理,构建全生命周期的防控体系,并将安全理念融入AI发展的各个环节。

过去一年,我国数字经济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接近10%,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实现长足进步。目前,中国"灯塔工厂"的数量在全球占比超过四成,展现出强大的智能制造实力。

国家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烈宏在会上表示,未来我国将继续全面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一方面,将持续提升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力,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另一方面,将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以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为切入点,清除制度性障碍。同时,我国还将积极拓展"丝路电商"合作空间,探索数据跨境流动的新模式,推动数字经济领域的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