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采取多项举措应对春季杨柳飞絮问题。

随着气温回升,北京市于4月4日进入今年的杨柳飞絮始发期。为减少飞絮对市民生活的影响,全市将加强联动协作,针对重点区域和关键时段实施精准治理,努力实现"有絮不成灾、不成害"的目标。

强化物理防治 推动科学治理

北京市特别加强了对人口密集区域的飞絮防治工作。在核心区、大型公园和学校等人员聚集区,采取高压喷水、机械化作业等多种方式清除飞絮。同时,在交通主干道和重点路段,增加洒水降尘频次,确保第一时间清理落地飞絮。

针对飞絮高发期特点,北京市建立了"日监测、日研判、日调度"的工作机制。每天组织园林绿化和气象专家进行联合会商,通过专业平台发布飞絮预警信息,并指导相关部门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创新科技应用 提升治理效能

在技术创新方面,北京市成功研发了新型控释长效飞絮抑制剂,并建立了完整的生产体系。同时,开发出适合不同防治场景的专用装备,包括能够快速清除落地飞絮的手持式吸收设备和背负式作业工具。

这些创新成果已在多个典型区域得到实际应用。例如,在核心区พระราช花园采用了树干注射技术,有效控制了飞絮产生;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运用了新型喷雾系统,实现了精准防治。

完善监测网络 强化预警能力

北京市建立了覆盖全市的100个杨柳飞絮专项监测点,并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对雌株果序发育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结合气象数据,科学预测飞絮高发时段。

根据最新预测,本市即将迎来第一个飞絮高发期,主要影响五环内中心城区,主要树种为毛白杨。由于近期天气干燥,各区已加强巡查,严防因飞絮引发火灾隐患。

专家提醒市民,飞絮季节外出时要做好个人防护,特别是敏感人群如出现过敏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