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通信标准探讨:星闪技术与群体智能关键及企业布局情况
随着工业场景中多人协作需求的不断增长,机器人群体智能的应用变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机器人通信技术的发展成为推动工业智能化的关键因素。
近期,一场由TC591全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办的研讨会吸引了来自机器人、通信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多家企业及研究机构参与。这次跨界合作聚焦于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群体协作能力及其短距离连接场景的技术探讨。
在机器人通信领域,主要分为单机内部通信和多机器人互联两类,而后者是实现机器人集群协作的前提条件。当前的具身机器人技术面临通信与感知融合困难、标准不统一及网络鲁棒性不足等问题。星闪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无线短距离通信方案,展现出显著优势。
星闪技术以其低时延(20微秒级别)、高可靠性和支持多设备并发等特点,为机器人集群协作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相比传统技术,星闪在覆盖范围、抗干扰能力和设备接入量方面均有显著提升。例如,在相同环境下,星闪的穿墙能力比蓝牙强50%,抗干扰能力是Wi-Fi的3倍,同时支持高达4096台设备的互联。
业内专家指出,基于星闪技术的通信方案能够满足机器人集群协作中的高实时性和确定性要求。未来,随着星闪3.0标准的制定和推广,这一技术将为具身智能机器人提供更高效的群体协作能力。
中国电信的技术架构师汤宪飞表示,结合星闪技术和5G网络,可以实现机器人协同与边缘计算的有效结合,进一步推动工业智能化的应用。
自2020年工信部制定星闪标准以来,相关技术发展迅速。星闪联盟于同年成立,并在随后的两年内完成了从技术原型到1.0标准的发布。2023年,华为将星闪技术引入鸿蒙生态,并在多个产品中实现了商用落地。
目前,A股市场已有多家企业积极布局星闪技术领域。包括创耀科技、泰凌微等公司已推出支持星闪技术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为这一新兴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