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引水工程取得重要进展

滇中引水一期工程目前已累计开挖超612公里,总长664公里的输水干线已完成90%以上。在香炉山隧洞工地,百孔爆破连环炸响,32号竖井破岩开挖深入横断山脉岩层深处。

滇中引水工程穿越四大水系和横断山脉,其中隧道占比超过90%。工程面临塌方、变形、突泥等一系列复杂地质问题,尤其是香炉山隧洞的施工难度极大。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与施工单位密切合作,通过技术创新显著提高了施工效率,近半年月均掘进速度提升百余米。

中铁隧道局滇中引水工程大理Ⅰ段3标项目负责人介绍,香炉山隧洞位于活动断裂带,围岩破碎且松软,软岩变形问题尤为突出。采用的"云岭号"硬岩掘进机在施工过程中曾遇到困难,因围岩特性导致设备多次受阻。经过反复试验,施工团队创新性地采用了预应力锚索支护技术,通过将锚索嵌入岩体并用锚具固定洞壁,实现了对岩体的有效控制。

为了解决混凝土运输难题,施工单位摒弃传统的无动力铁皮溜槽方式,借鉴煤炭行业皮带运输技术。该方案采用两条宽80厘米的皮带,在支洞内形成一个循环运输系统:上行皮带负责将渣土运出,下行皮带则将初拌混凝土输送至支洞底部进行二次搅拌。这种创新方式不仅解决了骨料和泥浆分离问题,还大幅提高了运输效率。

在物料运输方面,工程采用了自下而上的竖井开挖模式,显著提升了运输效率和出渣效率。以香炉山隧洞27号竖井为例,吊罐每天可完成40个来回的运输作业,将渣土从地下600米深处运至地面,并将施工物料送入地下作业面。

随着后续竖井的陆续开挖和作业面增加,香炉山隧洞的掘进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这一系列技术创新不仅确保了工程进度,也为类似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