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电网区域绿电交易创新高破千亿千瓦时
近年来,我国绿色电力交易市场发展迅猛。最新数据显示,南方电网区域内今年一季度绿证绿电交易总量达到1289亿千瓦时,相当于去年同期的三倍多。值得注意的是,跨区域交易占据主导地位,占总交易量的81%以上。其中广东省等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持续保持强劲需求,而云南、甘肃等西部可再生能源丰富地区则是主要供应地。
从市场参与情况来看,3月份单月交易量就高达829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了四倍之多。目前有超过1.2万家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其中,涵盖铝业、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以及电子信息制造和数据中心等新兴产业。这些行业在绿色电力消费方面的占比已达到80%,显示出产业结构向低碳方向转型的明显趋势。
市场数据显示,绿证价格区间维持在每张1至5元之间,具体价格水平与发电时段、区域供需状况及电源类型等因素密切相关。西部地区凭借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势,在绿证供应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则持续保持旺盛需求,这种"西电东送"的格局对于促进区域协同节能减排发挥了积极作用。
政策和市场双轮驱动是推动绿证交易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建立绿证与能耗双控相衔接的机制,不少企业开始利用绿电交易来替代化石能源使用,从而为新项目腾出用能空间。这种创新性的资源优化配置模式,不仅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也为实现碳达峰目标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
从经济效益来看,绿证交易展现出明显优势。以深圳市为例,使用绿色电力的单位每吨碳减排成本约为11元,远低于同期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市场价格水平(约80元/吨)。这种经济性使得更多企业倾向于选择"绿证+技术改造"的发展模式,有效降低了设备更新周期内的节能减排风险。
近期出台的《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绿证在衔接可再生能源消纳、能耗双控和碳排放双控中的重要作用。专家分析认为,随着绿证交易市场的蓬勃发展,在为东部地区提供经济高效的减碳方案的同时,也促进了西部新能源的有效消纳,通过市场化机制实现了绿色能源价值的充分转化,形成了"资源配置优化、减排效果提升、产业协同升级"的良性循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