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支持技术创新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近日,国家医保局举办了一场专业研讨会,重点展示了其在医疗保障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创新成果。会议期间,专家们详细介绍了六个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及其临床应用情况,这些新措施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会上,来自国内顶尖医疗机构的专家学者展示了多项前沿医疗技术,包括人工心脏、脑机接口和人工耳蜗等领域的重要突破。国家医保局价格招采司的相关负责人在会议中详细介绍了六大类新技术的价格调整策略及其对医疗服务的影响。
以心血管领域为例,针对终末期心衰患者的治疗需求,医保部门特别设立了辅助装置费用、植入费和取出费等多个价格项目,解决了人工心脏从植入到术后管理的收费问题。同时,质子放疗、脑机接口等技术的相关收费标准也得到了优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同时,国家医保局还与相关企业进行了深入沟通,引导企业压缩中间环节成本,降低产品价格。例如,人工心脏植入手术的整体费用已从百万元降至70万元左右。此外,人工耳蜗的价格也大幅下降,单套平均价格从21万元降至5万元。
在选择新技术纳入医保目录时,国家医保局主要关注能够满足临床需求且技术相对成熟的产品,并通过统一收费标准促进新兴医疗市场的健康发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专家指出,目前心脏移植手术量每年仅约千例,而心力衰竭患者数量却高达百万级别。数据显示,国产人工心脏的一年生存率已达90%,显著优于国际平均水平(85%)。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人工心脏植入手术的可及性正在逐步提高。
统计显示,2024年上半年国内已有187家医疗机构开展了人工心脏植入手术,累计完成779例,同比增长1.14%。医保局表示将继续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快医疗技术成果转化落地,让更多患者受益于新技术发展。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标志着我国在高端医疗装备领域实现了重要突破,展现了国内医疗技术创新的实力和潜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