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全球瞩目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圆满落幕。

在众多参赛队伍中,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与优必选科技联合推出的天工Ultra机器人表现尤为出色。它以2小时40分32秒的成绩强势夺冠,成为全场焦点。此外,小顽童队的N2机器人和行者二号队的行者二号分别摘得亚军和季军。

备受期待的宇树G1机器人则遗憾未能完成全程比赛。尽管它在比赛中摔倒后迅速恢复状态继续前行,但最终还是未能坚持到底。

本次赛事采用了综合计时规则,即从出发到终点的时间,加上可能存在的违规罚时,作为最终成绩评定依据。这种计分方式确保了比赛的公平性和竞争性。

除了传统的前三名奖项外,本届赛事还特别设置了多个特色奖项:完赛奖、最佳耐力奖、最佳人气奖、最佳步态奖和最佳形态创新奖。

其中,最佳耐力奖的评选标准是参赛机器人在不更换电池的情况下能够持续奔跑的距离。比赛赛道设计复杂,包含14个弯道和多个爬坡路段,对机器人的续航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赛道沿途设置了补给站,供参赛队伍进行设备更换或充电。

最终,“EAI”赛队凭借其X02机器人以15公里的续航距离获得最佳耐力奖。该机器人采用了创新的肌腱仿生驱动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机器人在电池能量密度和电机功率密度方面的局限性。

最佳步态奖则颁给了在比赛中展现出最优动作表现的队伍。赛道涵盖了柏油路、坑洼路、陡坡、石板路等多种地形,这对机器人的平衡控制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为应对不同路况带来的挑战,部分参赛队伍对机器人进行了特别优化:灵宝CASBOT加厚了脚垫,松延动力则为其N2机器人配备了运动鞋,以减少地面冲击。

华鑫证券分析师指出,人形机器人要应对复杂地形和突发状况,必须在传感器精度、芯片运算速度和算法智能性等方面达到极高水准。

作为本次赛事的冠军得主,天工队发言人魏嘉星分享了他们的成功经验。团队通过优化硬件设计,解决了机器人的稳定性、轻量化和发热问题,并通过升级运动控制算法提升了关节协调性和步态控制能力。最终,天工Ultra机器人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保持了每小时7公里以上的平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