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在智慧海关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逐步构建起以九大标志性工程为核心的智慧海关框架体系。这一系列创新举措有效推动了海关业务的智能化升级,为维护国门安全、优化通关流程、提升便民利企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

海关总署通过引入多项先进技术,不断提升监管效能。例如,卫生检疫智能闸机系统的应用,整合了体温监测、传染病风险预警等功能,为旅客出入境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无感通关"体验。同时,"智能审图"技术的推广运用,借助智能模型实现对货物的安全准入和贸易管制风险的精准识别,进一步筑牢了国门安全防线。

在进口铁路运输领域,海关创新实施了铜精矿远程视频查验模式,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了货物的精准分流,有效缓解口岸拥堵问题,大幅提升了通关效率并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

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两年对智慧海关建设作出部署。在过去的一年中,海关总署以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为核心,一方面推进监管制度和业务流程的改革创新,另一方面积极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海关监管服务实现全面转型升级,努力在安全与便利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

今年,海关总署将继续聚焦智慧海关建设,在"建设"和"合作"两个方面持续发力。在"建设"层面,将以"总装集成、基本成型"为目标,加快推进各业务场景的建设和应用实施,推动海关业务向更高层次转型升级,打造更加智能化、精准化的通关环境。

在"合作"层面,海关总署将进一步深化与国际组织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智慧海关在线平台建设,持续推进金砖国家海关示范中心项目,为世界海关现代化进程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