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奶粉行业回暖的背景下,品牌集中度提升、渠道调整以及全龄营养市场的拓展成为主要推动力。尽管婴配粉市场面临出生率下滑的挑战,企业通过专业化运营和产品升级来应对竞争。与此同时,全龄营养品虽被寄予厚望,但实际销售表现不佳,反映出行业在专业性和市场需求匹配方面仍存在不足。 ### 婴配粉业务回暖:品牌集中度提升与渠道优化 近年来,中国奶粉市场呈现回暖趋势,主要得益于头部企业的专业化运营和产品升级。这些企业通过提升配方科技含量、奶源质量以及生产标准,增强了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信任度。同时,渠道调整成为推动市场复苏的重要因素,头部品牌加速对三四线城市的下沉布局,而中小品牌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 尽管新生儿人口在2024年有所回升,但出生率下滑的长期趋势仍未改变,这促使企业将目光转向全龄营养市场。飞鹤、健合和澳优等头部企业纷纷表示,未来将重点拓展孕妇、儿童、青少年及中老年营养领域,以弥补婴配粉市场规模收缩的影响。 ### 营养品发展遇阻:专业性与市场需求的矛盾 尽管营养品因其高毛利被视为奶粉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但实际市场表现却未达预期。数据显示,多数母婴店的营养品销售占比仍低于10%,奶粉在门店中的销售比例反而有所上升。这一现象反映了行业在专业化和品类创新方面的不足。 业内专家指出,营养品的专业性强,对销售人员的知识储备要求高,而当前市场存在产品品质参差不齐、夸大宣传等问题,导致消费者信任度下降。此外,线上平台和商超渠道的分流也削弱了母婴店的竞争优势。 ### 未来展望:全龄营养与行业整合 面对婴配粉市场的红利期结束,奶粉企业纷纷加码全龄营养市场,试图寻找新的增长点。然而,这一领域的真正突破仍需时间积累和市场培育。同时,行业内资源整合和渠道优化将成为竞争的关键,只有具备强大规模和技术实力的企业才能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据优势。 总体而言,中国奶粉行业正经历结构性调整,企业需要在专业化与多元化之间找到平衡点,以应对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