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影响与行业变革

新能源项目(包括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上网电量将全面进入电力市场,并通过市场交易确定电价。这一政策变化将对行业的投资逻辑、运营模式以及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根据今年2月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自6月1日起,新能源项目的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其电价将通过市场交易形成。这一政策的实施标志着新能源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执行秘书长刘译阳指出,随着新能源装机量的快速增长,部分地区已经开始面临消纳难题。新的政策要求电站开发模式从之前的“轻运维、轻运营、轻未来长期收益考量”转向更加注重质量和长期发展的方向。这种转变将推动行业摒弃简单的造价投资和渠道开发模式。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研究院副院长张佳丽表示,新能源的大规模发展对新型电力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各地正在评估政策对地区新能源开发电价的影响,但价格政策的不确定性较大,这增加了新能源项目的收益不确定性,需要重新构建投资模型。

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所副室主任叶小宁认为,市场化电价将加速向发电成本趋近,这是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新的政策要求从“规模优先”转向“量价协同”,投资布局将更加注重消纳能力强和电价水平高的区域。同时,通过现货市场节点电价、容量补偿等机制,引导项目精准落地。

国家电投集团经济技术研究咨询有限公司战略与情报所资深高级主管张冲表示,企业需要积极应对政策变化带来的挑战,并在多个方面寻求突破。例如,创新规划模式,统筹新能源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拓展应用场景,重点布局零碳园区、绿电铝、“新能源+绿色氢氨醇”等领域;依托AI技术构建电价预测模型,开发全国分省投资地图等。

多位专家一致认为,企业应通过技术创新来应对政策变化带来的挑战。例如,优化选址策略,提高功率预测的准确性,提升电力营销能力,并推动风光储多能互补与产业融合,以降低投资风险、提升消纳能力。

总的来说,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既是行业的重大挑战,也蕴含着重要的发展机遇。企业需要积极调整发展战略,抓住政策变革带来的机遇,推动行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