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显著进展。近年来,全省知识产权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在专利授权、产业服务、特色培育等多个领域均实现了新突破。

2024年,青海省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实现双增长,全年新获授权专利5134件,同比增长28.2%。其中发明专利719件,占授权总量的14%,同比增长28.8%。截至2024年末,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90件,较上年增长15.2%;高价值发明专利达1052件,占发明专利有效量的30%,同比增长19%,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77件,增幅达18.8%。

在产业服务方面,青海省积极构建知识产权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盐湖化工、光伏产业专利导航基地建设全面启动,全球盐湖专利大数据平台已汇聚超过16万条数据,为60余家企业提供精准信息服务。同时,国内首条高回收率光伏组件回收中试线建成投用,盐湖氯化钾和碳酸锂产品获得国家首批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带动相关产业近三年实现营业收入638亿元。

特色产业发展同样取得显著成效。全省商标品牌建设不断加强,新增16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7件证明商标,97家企业获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同比增长49.23%。“柴达木枸杞”“藏毯”等特色产品入选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名录,86家参展企业在西洽会期间达成签约项目1.33亿元。

为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青海省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遴选了7个典型案例作为知识产权强省建设首批示范项目。同时,确定了"构建'评—审—放—转'链条式服务,激活高原特色专利转化新动能"等7个案例作为2025年度青海省专利产业化优秀案例,并在省市场监管局官网公布。

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青海省将围绕"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主题,结合地方产业特色,以"人工智能+知识产权开启盐湖产业新征程"为核心,组织开展"1+16+N"系列宣传活动。活动内容涵盖启动仪式、新闻发布会、大学生知识产权辩论赛、专项执法行动等多形式的宣传推广和成果展示活动。

通过这些举措,青海省将进一步彰显数字经济时代知识产权赋能特色产业升级的新路径,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凝聚起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推动全省知识产权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