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小庭院里的大产业,“美丽经济”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在河南省郏县广阔天地乡滍阳店村的千亩良田中,一片绿油油的麦田正在孕育着新的生机。这片由村民张付强流转的100多亩土地上,不仅种植着优质小麦,更承载着一个关于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 "庭院经济"这个词,在郏县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正焕发出勃勃生机。这种以家庭为单位、院落为依托,集生产、生活和生态于一体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正在改变着这个传统农业县的面貌。通过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以及农家乐旅游等多种形式,郏县的农民们在自家小庭院里创造出令人瞩目的经济效益。 一、"庭院+微农业":让土地生金 在郏县广阔天地乡滍阳店村,村民张付强流转了100多亩土地种植优质小麦和经济作物。他不仅自己富了起来,还带动周边20多户农民一起增收致富。这种模式下,每亩地的收益比传统种植方式提高30%以上。 通过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新型农业机械和科学种养方法,郏县的庭院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升。同时,政府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扶持,让农民在小庭院里就能实现规模化、现代化生产。 "庭院+微农业"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带动了农资销售、农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全县仅特色种植一项就创造产值5亿元,带动2万多名农民增收致富。 二、"庭院+微养殖":让畜牧升级 在茨芭镇北竹园村,养殖户刘海锋的家庭养殖场存栏肉羊300多只,年收入超过15万元。这种家庭式规模养殖,在郏县已经发展到4500余户,形成了庞大的产业大军。 该县通过建立标准化养殖场、推广疫病防控技术、组织定期培训等方式,帮助养殖户提升生产水平。同时,政府出资修建环保处理设施,确保畜禽粪污得到科学处理和循环利用。 目前,郏县"庭院+微养殖"模式已形成年产值20亿元的产业规模,带动5万多农民增收致富。这种新型养殖方式既解决了传统散养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又提高了经济效益。 三、"庭院+微农旅":让风景变现 在姚庄回族乡,"长寿之乡""美食之乡"的美誉吸引了八方游客。这里的农家乐每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3亿元。 这种将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在郏县已经形成气候。政府通过举办特色美食节、改善基础设施、挖掘民俗文化等方式,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 目前,郏县"庭院+微农旅"产业已直接带动2000多农户发展农家乐,户均年收入突破10万元。游客不仅可以品尝到地道的郏县牛肉、烧鸡等特色美食,还能体验丰富多彩的农家活动。 四、政策扶持:为产业发展护航 县政府每年拿出专项资金支持庭院经济发展,提供技术培训、贷款贴息等多种扶持政策。同时,通过典型示范引导、举办经验交流会等方式,激发农民发展庭院经济的热情。 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王铁军表示:"我们将继续加大扶持力度,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培育500个'美丽庭院'示范户,打造10个特色农业观光园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五、未来展望:万亿级产业的蓝图 在郏县县委书记的带领下,该县正在编制《庭院经济发展规划》,目标是到2025年全县庭院经济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带动10万农户实现增收致富。 这个曾经的传统农业大县,正通过发展庭院经济开创乡村振兴的新局面。预计到"十四五"末,郏县将形成年产值超过500亿元的庭院经济产业群,成为豫中地区乡村振兴的典范。 结语: 郏县的发展实践证明,只要找准思路、创新模式,小小的庭院也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种以家庭为单元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谱写着新时代农村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