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精彩的人工智能创新较量在2025数字中国创新大赛·人工智能赛道总决赛中上演。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团队以极具创意的队名"高粱米猫耳朵""贵大有梦想整二两""红细胞特别行动小队"等参赛,展示了他们在AI领域的创新实力。 比赛现场,高校参赛队伍带来的项目涵盖企业合同智能审查、法律文书自动生成、青少年心理健康评估等多个领域。这些看似"抽象"的团队名字背后,是实实在在的专业创新。他们瞄准垂直领域的应用痛点,带来了20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新项目。 在企业赛道,21支队伍展示了更具现实应用场景的作品,如心脑磁功能成像与辅助诊断系统、远洋航运气象导航系统等。这些作品聚焦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以成熟的人工智能方案为行业赋能。 比赛中,投资评审团与参赛团队的互动频繁。清华大学清境未来LiD3团队刚完成路演,就收到了星芒数创联合创始人郑渊瑞的关注和橄榄枝。类似的"临时会话"在洽谈室中不时出现,有的是业务探讨,有的则是合作接触,想法碰撞、相谈甚欢后互换联系方式。 大赛负责人表示,投资评审团的设立旨在加速技术成果转化,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的商业化落地,为具有商业潜力的创新方案提供资金支持和产业化服务。浙江大学教授梁秀波认为,高校团队在前沿技术探索上更具优势,不少项目已将"脑洞"变为现实,在垂直领域实现了创新突破。 据悉,本次大赛以"AI赋能 自主领航"为主题,吸引了超1100支队伍报名参赛,最终21支企业队伍与20支高校队伍晋级总决赛。主办方希望通过大赛平台,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促进AI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为高校和企业人才搭建展示平台,培养国产技术人才,增强青年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这场赛事不仅是一次技术创新的较量,更是一个连接产学研各界的重要桥梁,推动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