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欧洲人钟爱的“下午茶”文化其实源于中国。在茶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武夷山扮演了重要角色。

制作正山小种所用的茶青

制茶工艺是武夷山茶文化的核心。当地茶农在长期实践中,逐渐摸索出独特的红茶制作技艺。这一传统源自中国明代末期,距今已有约400年的历史。

进行“萎凋”的茶青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梁骏德介绍,武夷山的红茶制作技艺在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通过发酵工艺改变茶叶色泽和风味,使得这种独特的红茶迅速传入欧洲,并成为英国皇室贵族偏爱的饮品。

发酵中的正山小种

南平是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区,这里不仅是红茶的发源地,也是乌龙茶和白茶的重要起源地。截至2024年底,当地茶园面积达74.4万亩,年产毛茶10.1万吨,全产业链年产值超过500亿元。

武夷山茶文化不仅传承着精湛的制茶技艺,更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它体现了“礼、乐、仁、智、信”等传统哲学思想。从宋代范仲淹的诗句到苏轼《叶嘉传》中的茶文化描写,再到朱熹理学与茶道的融合,武夷山茶文化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茶宴、斗茶等雅集活动曾是文人墨客的重要社交形式。茶叶与诗词、书画的结合,更是将茶文化的美学价值推向新的高度。这种独特的文化传统至今仍在武夷山地区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