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新归来的镜湖
从芜湖高铁站出发,换乘轻轨只需三站路,便可到达鸠兹广场枢纽站。这里位于安徽芜湖的闹市中心,在高楼大厦之间,藏着一片静谧的水域——镜湖。
镜湖古称陶塘,由南宋著名爱国词人、状元张孝祥"捐田百亩,汇而成湖"。因其水质清澈如镜,形似圆盘,故得名"镜湖"。这不仅是一座城市的核心水体,更是芜湖人心中的"母亲湖"。
为了重现镜湖的往日风采,今年1月15日,芜湖市启动了镜湖水质提升项目。该项目负责人、镜湖区住建局水环境科的陈李兵介绍:"自1999年上一次清淤以来,已有26年之久。长期以来,湖底淤泥沉积严重,最深处达到2米左右,再加上水生植物匮乏、生态系统不完善等问题,在高温天气下极易导致水质不稳定。"
从项目启动的第一天起,陈李兵和他的团队就立下了决心:一定要让镜湖重新焕发生机。
在治理过程中,他们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首先是对湖泊实施全面清淤。与传统湿式清淤不同,这次采取了干式清淤法——先将湖水排干,再进行彻底清理。这种方式虽然施工周期更长、难度更大,但能够将底泥清除得更加干净。
在清淤过程中,技术人员还创新性地使用了"分层清运"方法。对于表层容易腐败的有机污泥,采取快速清运处理;而对于深层的无机沉积物,则采用定点取样分析,为后续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最值得关注的是,在清淤工艺中引入了环保理念。他们将淤泥进行分类处理:对可再利用的部分进行资源化处置,用于城市绿化或道路建设;对于难以直接利用的污泥,则采取专业固化处理后再外运,确保不产生二次污染。
经过数月的努力,目前镜湖已经完成了主要的清淤工作,并开始注入来自青弋江的新水。"预计在4月中旬就能完成补水工作,届时市民将看到一个全新的镜湖。"陈李兵充满信心地说道。
这次治理不仅是一次环境整治,更是城市发展理念的一次升级。它体现了现代城市建设中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展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可以预见,经过综合治理后的镜湖,将会重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美景。这不仅将为这座城市增添更多灵气,也将为市民带来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